在近一百年的印度歷史中,被印度人稱為「圣雄」的甘地,絕對是奇葩的另類。
作為印度的精神「國父」圣雄甘地,在他備受印度國民追捧的一生中,身上往往被貼上了這樣的兩個標簽。
一個是「非暴力不抵抗運動」領袖,以及終身禁欲的典范。
伴隨他一生的這兩個標簽,第一個被后世的歷史學家們一再批評,認為正是他的軟弱,才導致印度的國民留下了如此多的鮮血。
第二個標簽在近些年,也開始被逐漸多次提及,人們認為他足夠內心強大,但同時也認為他就是徹頭徹尾的騙子,所謂的「終身禁欲」,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。
雖然甘地1948年1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被狂熱的印度教徒槍殺,但是關于他是否真的禁欲一生的話題,卻開始逐漸在全世界更加擴散開來!
1883年,甘地13歲。
這一年對于甘地來說,十分的重要,因為甘地的父親決定要甘地與比他大一歲的南海卡絲杜芭成婚,甘地愿不愿意結婚這個很難考證,但是有一定可以確定的是,甘地一生只有這一個妻子。
按照當時印度的法律,身為貴族階層的甘地,如果想要娶多個妻子,并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,畢竟他的父親就娶了四房妻子。
甘地自小生活的環境,就是在印度西部港口的一個土邦高官家庭。
換成今天的話說,他的家里不僅有礦,還有權利,這樣一結合,就很容易會產生為所欲為的事情出來。
但甘地卻不是這樣,他對于自己的母親有著一種深深的依賴,即便是到英國倫敦留學,也時常會記得母親的囑托。
受到英國殖民浪潮的影響,在甘地生長時期的印度人,對于成為一名律師有著深深的向往和迷戀,在那時,如果想要跨越階層,如果要想保住自己的階層,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名律師。
1890年,20歲的甘地,踏上了前往英國倫敦留學的輪船,在臨行前,他的父親教導他一定要好好學習資本主義的新事物,一定要結交上層人士。
到了他的母親這里,則完全是另外的一個畫風了,母親對兒子的教導,總是那樣的淳樸,那樣的平凡。
告訴他,不許吃肉,不許喝酒。
甘地母親的話,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了甘地的一生。
在英國,甘地結交了很多的資本主義環境下滋生的朋友,但奇怪的是,甘地卻又不與他們一樣吃七分熟的牛排,喝紅酒。
甘地的借口是,自己加入了素食主義者聯盟,具體有沒有加入,這個根本無法查處,但是最起碼他將母親的話,是牢牢的記在心里頭了。
在英國畢業后,他回到印度。此時他的父親的身體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,甘地每天晚上都去照顧到很晚,在很多家人面前,印度展現出了自己作為一個兒子應該有的擔當。
但是到了深夜,當他的父親睡著以后,甘地就與自己的妻子一起在一塊親熱,很多次都因為太共情了,導致早上起床得很晚,一面是自己想要照顧父親的心愿,另一面卻是自己難以抵抗的誘惑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